縱觀習近平歷次重要講話發(fā)現(xiàn),他善于運用古代典籍、經(jīng)典名句來闡述思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被其信手拈來,寄意深遠。而用典的背后是“治世”,梳理《習近平用典》一書中他曾引用的近300條典故,發(fā)現(xiàn)習近平用典也有自己的偏愛。他最常引用的書籍是哪些,最多引用哪些大家的說法,從中也能折射出習近平的一些治理思想和執(zhí)政風格。
最常引用《論語》:
從儒學經(jīng)典中尋找解決現(xiàn)實難題的方法
習近平在所有講話中引用次數(shù)最多的是源自儒學經(jīng)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論語》11次,《禮記》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書》、《二程集》等儒學經(jīng)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
這不是偶然的,習近平對儒學的關切由來以久。早在2013年11月26日,他就參觀儒家圣地曲阜孔府,并在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這兩本書翻閱,說要“讀一讀”;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到北大看望了中華孔子學會會長湯一介;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在北京參加了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他對儒家文化價值觀的論述成了當時的輿論熱點,充分推動了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關注。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指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隨后,他一口氣舉例列出了多種優(yōu)秀古代思想:自強不息,以民為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以德立人,以誠待人,清廉從政、勤勉奉公,儉約自守,居安思危等等。
當前的中國,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家治理千頭萬緒,深化改革繁重復雜,各種思想碰撞激蕩,習近平引用的儒家經(jīng)典,或談敬民,如《孟子》中“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或談為政,如《論語》中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或談立德,如《二程集》中的“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或談外交,如《禮記》中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等,無不是從當下中國的現(xiàn)實出發(fā),針對當下中國最緊迫的問題所談。
從儒家經(jīng)典中尋找解決現(xiàn)實難題的辦法,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養(yǎng)分,這也是習近平重視儒家經(jīng)典的原因。
最青睞蘇東坡:
借古人政績觀呼喚以民為本以廉為首的官員人格
習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誰?答案是蘇軾。
習近平引用蘇軾的7個名句,并多次表示他很喜歡蘇軾的一句話——“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他對蘇軾的青睞可見一斑。
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身份為中國人民所熟識,而他其實還有著另一個身份——政治家。他從政為官40年,曾經(jīng)歷過三次巨大的貶謫生涯,但一直堅持為官以民為本,堅持做人以廉為首,理政以廉為上。即使是在被貶后,仍然專注于為民辦實事,在徐州,他親自帶領官員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蘇堤;在廣東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飲用。此外,各地的東坡井、東坡書院,惠州的東坡孤兒院,海南的東坡醫(yī)所……也都是蘇軾為民創(chuàng)下的實績。
這與習近平對好干部的標準是非常契合的。習近平曾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鮮明地指出,好干部的標準,大的方面說,就是德才兼?zhèn)洹P聲r期好干部標準是什么?他概括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
而他對蘇軾名句的引用也說明了這一點。“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強調(diào)干部要有擔當和判斷;“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提醒干部要“智者見于未萌”,“對已經(jīng)看得清的方面,要深入研判、早作謀劃、從容應對;對暫時難以看清的方面,要密切跟蹤、未雨綢繆、靈活應對”;“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指向青年干部成長過程中易出現(xiàn)的誤區(qū)“朝令夕改”、“急于求成”、“自以為是”、“眼高手低”;“物必先腐,而后蟲生”指出“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最契合時代:
以“道”戒奢,依“法”治國,推“墨”實干
儒家經(jīng)典之外,道、法、墨三家的經(jīng)典語錄也是習近平講話和文章中的高頻詞。在《習近平用典》中,道家、法家、墨家的經(jīng)典言論分別出現(xiàn)8次(《老子》6次、《莊子》2次)、9次(《韓非子》4次、《管子》4次、《尸子》1次)和1次(《墨子》)。
產(chǎn)生于2000多年前的道家素來講究辯證法,主張“懷素抱樸”,推崇人與自然的和諧,反對腐敗與奢侈,這對今日中國的社會轉(zhuǎn)型仍有著舉足輕重的現(xiàn)實意義。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引用《老子》“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告誡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而早2008年的中央黨校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習近平亦引用“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提醒黨員干部要謹防“貪欲”之害,干干凈凈做人。
“法者,治之端也。”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后,中國法治進程進入快車道,“法治”的理念也不斷深入人心,這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最為醒目的標志之一。以韓非子為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也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道私者亂,道法者治”,習近平曾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地強調(diào)“嚴明黨的紀律”、重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老實做人、做老實人,是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的內(nèi)在要求,是領導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現(xiàn),也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習近平對黨內(nèi)的“老實人”推崇有加。墨子作為先秦百家中的實干家,以“兼愛非攻”為立派思想,強調(diào)對和平理念的堅定信念。“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習近平曾借墨子之語肯定“老實人”。他認為官員只有從實際出發(fā),尊重事實、尊重科學,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最終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社會的肯定。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90m2em.cn/showinfo-188-1429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