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动漫,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淫乱人妻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1. <label id="k8tus"></label>

  2. <label id="k8tus"></label>

    1.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wǎng)>熱點>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時間:2021-10-23 09:19:11|來源:新華網(wǎng)|點擊量:15221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新華社記者劉偉、王春雨、王建、閆睿

      豐收已成定局!喜悅灑滿“東北糧倉”。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這是9月14日拍攝的黑龍江省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新華社記者 王建 攝

      占全國糧食產量逾五分之一的東北三省,今年秋收接近尾聲,3.5億多畝糧食作物正顆粒歸倉。

      作為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東北糧倉”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局地極端天氣等不利因素,再次交上一份有底氣的答卷,穩(wěn)穩(wěn)地扛起了“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重任。

      黑土地上展開“金色畫卷”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這是10月7日拍攝的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qū)玉米收割現(xiàn)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楊明輝 攝)

      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他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金秋十月,又到一年豐收時。收割機馳騁黑土地,描繪出喜人的金色“豐景”。

      10月20日,記者來到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所轄的七星農場有限公司,在北大荒智慧農業(yè)農機中心指揮室,實驗人員發(fā)出一條指令,稻田旁的農具庫卷簾門緩緩打開,無人收割機根據(jù)北斗導航,按照設定路線出庫,奔向田間。

      七星農場農機手陸向導是第三代“北大荒人”。他說:“我爺爺種地靠人拉肩扛,我父親開拖拉機,現(xiàn)在我不用下田,遠程操控無人機收割。”

      目前北大荒集團糧食作物收獲全面告捷,預計總產量達460億斤以上,比去年增加30億斤。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這是10月8日拍攝的黑龍江省八五〇農場玉米收割現(xiàn)場。新華社發(fā)(董金虎 攝)

      在位于祖國最東端的黑龍江省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袁勝海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人努力、天又好,水稻畝產平均達1300斤。”

      撫遠市黑瞎子島鎮(zhèn)東安村村民劉延輝非常歡迎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我家每畝田地收入提高了一倍,還不用自己投入,農忙時到合作社干活還能賺點。”她說。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qū)雙河鎮(zhèn)楊樹村水稻收割現(xiàn)場,6臺收割機同時作業(yè)。“種了1000多畝水稻,畝產1200斤,比去年增產200斤,是個大豐收年。”種糧大戶丁會利把沉甸甸的稻谷攥在手里,笑得合不攏嘴。

      金豆?jié)L滾,粒粒散發(fā)著“豆香”。北林區(qū)興福鎮(zhèn)金地農業(yè)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大院里,大豆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金燦燦,散發(fā)出豐收的“味道”。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10月8日,在黑龍江省八五〇農場,種植戶武洪巍在自家玉米地里展示成熟的玉米。新華社發(fā)(董金虎 攝)

      這家合作社理事長劉艷偉說:“今年大豆畝產達到400多斤。為了搶收,每天從早上七點就開始作業(yè),要干到晚上八九點。”

      不久前恢復全域低風險的黑龍江省巴彥縣,上演一場搶奪豐收的“戰(zhàn)役”。在巴彥鎮(zhèn)前進滿族村,多臺大型收割機搶收1600畝大豆。“我們要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村黨支部書記杜順說。

      搶抓農時,與疫情賽跑。巴彥縣專門出臺《2021年疫情期間秋收生產工作方案》,施行錯時、錯峰作業(yè),全力加快秋收進度。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張煥忠說,縣、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奔波在秋收一線,逐級包保秋糧搶收,截至21日全縣342萬畝秋糧作物收獲已超九成。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10月20日,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太平凱地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在進行水稻機械化收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劉剛 攝)

      實現(xiàn)糧食生產穩(wěn)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東北三省時刻銘記、牢牢扛穩(wěn)的重任。今年,黑龍江糧食種植面積超過2.16億畝,目前收獲已超過2億畝,糧食產量有望再創(chuàng)新高,實現(xiàn)“十八連豐”。

      在吉林,青紗帳里泛著金黃,一臺臺收割機在田間穿梭。在公主嶺市集豐機械種植合作社聯(lián)合社,負責人瞻喜峰看著一車車收獲的玉米說:“你看這棒穗多大,一年沒白忙活。”

      據(jù)近日統(tǒng)計,遼寧糧食作物收獲已超過2543萬畝。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太平鎮(zhèn),太平凱地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經(jīng)營1.2萬畝耕地,其中多數(shù)是蟹田稻,畝產達1300斤左右。合作社理事長郭凱說:“今年風調雨順,對糧食生產很有利,每畝地凈利潤三四百元。”

      好“芯片”源頭助力豐收

      今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農業(yè)現(xiàn)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yè)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yōu)勢、控風險,實現(xiàn)種業(yè)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10月20日,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太平凱地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在進行水稻機械化收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劉剛 攝)

      在黑龍江省八五〇農場第三管理區(qū),種植戶武洪巍今年種了302畝玉米,收獲307.8噸。“每畝一噸,實現(xiàn)‘噸糧田’,除了管理好、天幫忙,選擇高產新品種也是關鍵。”她說。

      行走在豐收的東北大地,除了看到豐收的喜悅,還可以聽到一個聲音:國產優(yōu)良品種越來越多,從源頭上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國無農不穩(wěn),農以種為先。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10月20日,在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新臺子鎮(zhèn)西三家子村,萬鑫水稻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把機械化收割下來的水稻裝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近日,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試驗田,市農業(yè)農村局在田間組織了一場大豆新品種現(xiàn)場測產評估會。工作人員采用機械實收和田間采點并行的方法,現(xiàn)場宣布測產結果:5個試驗品種實測平均畝產570.3斤。

      聽到這個數(shù)據(jù),綏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所長曹巨金露出笑容。他說:“大豆單產低一直是制約我國大豆產業(yè)振興的重要因素,試驗高產品種彰顯了我國大豆新品種的高產潛力,有利于大豆種業(yè)振興,提升種植效益。”

      七星農場種植戶李振春今年種了300多畝水稻,喜獲豐收。“畝產1400斤,我種的品種是‘龍粳31’,這個品種穩(wěn)產高產、抗病抗倒伏,種好幾年了,周圍很多人都在種。”

      如今,黑龍江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以“龍粳31”為代表的龍粳系列品種,已成為黑龍江省三、四積溫帶的主導品種。

      遼寧省燈塔市綠豐水稻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郭福軍說,他們使用的是遼寧省農科院研發(fā)的優(yōu)質新品種。“選好種,才能多打糧,才能打好糧。新品種比一般大米在市場上更搶手,每畝多掙200元。”

      去年,遼寧省啟動實施優(yōu)質米品牌創(chuàng)建工程,主要在沈陽、鐵嶺、盤錦等地打造水稻豐產增效核心示范區(qū),重點推廣10個至15個優(yōu)質水稻新品種。

      “看,這稻谷多飽滿,一公頃收了2萬斤。”在吉林省鎮(zhèn)賚縣大屯鎮(zhèn)大官村英臺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任志國說:“我們試種吉林省農科院培育的‘吉粳816’兩年了。這個品種品質好、產量高,比普通稻谷一斤多賣2毛錢。”

      近年來,吉林省在開展種源技術攻關、破解育種創(chuàng)新難題方面持續(xù)發(fā)力。目前吉林省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45%。

      “科技C位”讓“中國飯碗”更有保障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這是9月17日拍攝的吉林省鎮(zhèn)賚縣大屯鎮(zhèn)大官村稻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近日,在黑龍江省北安市革命現(xiàn)代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的玉米田里,一臺聯(lián)合收割機在衛(wèi)星導航指引下收獲玉米。只見這臺龐然大物駛過的地塊,玉米收獲、秸稈粉碎、脫粒等一次性完成。

      合作社理事長李富強說,這臺聯(lián)合收割機集合了世界上一流的收獲機械科技,裝有衛(wèi)星定位自動導航系統(tǒng)。在駕駛艙可以看到,玉米的水分、產量、收獲面積在司機邊上的顯示屏上實時更新。

      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機械減損、保護性耕作……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和大數(shù)據(jù)應用在農田里“碰撞”,讓糧食生產更有“科技范兒”,收獲質量更高,農民秋收更輕松。

      “智慧農業(yè)顛覆了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模式,讓種田‘更聰明’。”在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北大荒智慧農業(yè)農機中心主任孟慶山說,天上有北斗衛(wèi)星環(huán)繞,地上有智能化農機裝備穿梭,田間還有多種傳感器實時傳輸農情信息。

      不久前,在黑龍江省紅衛(wèi)農場3600畝的“智慧農業(yè)先行示范區(qū)”,3臺無人駕駛智能收割機按照規(guī)定軌跡作業(yè),自動轉彎。遠處的工作人員通過手機操控,完成水稻收割、稻谷裝車,盡顯智慧農業(yè)魅力。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這是10月10日拍攝的吉林省吉林市樺皮廠鎮(zhèn)周邊等待收獲的玉米與水稻田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在無人駕駛智能收割機駕駛艙,有一個四方形盒子,顯示屏上閃爍著一些數(shù)據(jù)。“這個‘37’,表示在頭頂上方可以接收到37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信號。”紅衛(wèi)農場農機科科長李巖說,借助北斗導航衛(wèi)星定位,不僅提高了收獲精度,還可以減少收割過程中的糧食損失。

      減損就是增產。今年七星農場組織種植戶、收割機手參加減損技術培訓班。種植戶張景會說:“培訓后,我們根據(jù)作物品種特性、成熟度、長勢選擇適宜的收獲機型、收獲時期和收獲方式,降低了糧食機收損失率,每畝增產三四十斤。”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10月10日,農民在吉林省吉林市樺皮廠鎮(zhèn)周邊轉運收獲的玉米。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加大黑土地保護,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yè)科技園區(qū)主任李曉輝說,他們在農場設置了近百個監(jiān)測點,開展土壤重金屬、物理性狀監(jiān)測分析,借助科技賦能,保護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生產更安全更優(yōu)質的糧食。

      今年,遼寧省專門安排省級財政資金2.6億元用于支持耕地保護等方面。鐵嶺縣張莊玉米合作社實施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培肥地力,提高了糧食產量。

      保護性耕作技術能夠減少土壤的風蝕、水蝕,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起到保護黑土地的作用。目前吉林省推廣保護性耕作達2875萬畝。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糧倉”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這是10月11日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拍攝的海蘭江畔已經(jīng)成熟的水稻。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這幾天,吉林省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張文鏑在耕地里忙活著。只見收割機走過,玉米棒子被收進艙內,玉米秸稈被粉碎后直接鋪在地里,遠遠望去像是給黑土地蓋上一層厚厚的被子。

      “過去秋收后都燒掉秸稈,現(xiàn)在通過先進機械把秸稈粉碎,明年春天直接進行免耕播種。” 張文鏑說。(參與記者薛欽峰、鄒明仲)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90m2em.cn/showinfo-188-26770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