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和腸癌都是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病,在全國范圍內,這兩種病的發(fā)病率都呈上升趨勢,但是其早診率卻異常之低。在腸癌、胃癌早期,胃腸道腫瘤癥狀大都不太明顯,故病人會出現一些不易察覺的不適感。如果能及時捕捉到這些信號,則有助于早發(fā)現、早治療。
那么,在腸胃癌早期,身體發(fā)出的哪些信號是不容忽視的呢?
當身體出現上腹部不適時(通常表現為時常疼痛、腹脹、大便帶血),我們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然后根據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內鏡是胃腸癌診斷的首選方法,也是最好的普查方法。
在病情的初期,大多數人往往忽視病情的發(fā)展,在發(fā)現疼痛、腹脹、大便帶血等癥狀時,并沒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有些人因為懼怕痛苦以及缺乏醫(yī)學常識,對腸鏡、胃鏡的檢查望而卻步。我國現今已有無痛的腸鏡、胃鏡檢測,所以患者沒有必要恐懼檢查。
其實,腸胃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胃癌、腸癌能否痊愈完全取決于發(fā)現時機的早晚以及治療的過程是否規(guī)范。迄今為止,手術切除仍是治療腸胃癌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早期檢查、早期發(fā)現是目前治療腸胃癌的根本辦法。
在我國,早期胃癌僅占胃癌確診率的5%~10%。診斷率低的原因如下:1、早期胃癌起病隱匿,沒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很難早期發(fā)現和確診。2、由于胃藥的普及,多數患者在出現胃部癥狀后,自行服用胃藥,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癥狀和體征,導致未能及時發(fā)現和治療。3、早期胃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胃鏡檢查,但胃鏡檢查有一定的痛苦,加上胃鏡檢查費用高(普通胃鏡約360元,無痛胃鏡約900元),大多數患者不愿進行胃鏡檢查。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其早期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其癥狀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及腸梗阻等。因為癌腫部位較低、糞塊較硬,易引起出血,所以人們往往誤認為是“痔瘡”出血;其繼發(fā)性感染,易被誤診為“腸炎”或“菌痢”。以上原因都會影響大腸癌的早期診治。
本文由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胃腸腫瘤中心二病區(qū)主任、主任醫(yī)師步召德教授進行科學性把關。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90m2em.cn/showinfo-108-24481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